不知道大家看《水浒传》,武松为兄报仇那一段时,有没有这么一个疑问?那就是武松杀了潘金莲,又杀了西门庆,为何唯独没有杀王婆呢?

要知道这三人中,论起可恶程度,王婆应该是第一位。不管是从中搭桥拉线,还是最后出计谋害死武大郎,都是王婆的手笔,潘金莲只是执行人。

那么这个罪魁祸首,武松为何不亲手解决掉呢?其实这才是武松的聪明之处。梁山108位好汉,武松为何那么受读者喜欢?就是因为他不但重情义。

而且有勇有谋,换成一般梁山好汉,早就不管三七二十一,上来就是杀了这群害死哥哥的凶手,然而听天由命了,武松在报仇过程中,则是有理有据。

武松先是收集证据,找到证人,然后走正常程序跑去衙门,状告西门庆和潘金莲勾结杀害了自己哥哥。其实本来证据确凿,西门庆是必死无疑的。

奈何西门庆早已和县老爷有了勾结,在刻意包庇下,西门庆反而无事。武松看这条路走不通,又换了一条路那就是在合理的情况下先斩后奏。

他先是威逼王婆和潘金莲,说出二人所干的那些勾当,让旁人记录了下来,并且签字画押。接着在杀潘金莲之前,先是将她的衣服撕扯了一番。

这处可是关键,武松之所以撕扯潘金莲衣服,就是要制造出一种互斗的场面。根据《宋律》记载,杀人者死,互斗者属于互相残杀,那么罪不至死。

武松在景阳冈打完老虎后,回到县内被人当成了英雄,后来更是被县老爷所看重,让他做了本县内的都头。何谓“都头”?就是县内管理治安的老大。

难怪武松没有杀王婆,你看他为何要撕扯潘金莲衣服,就懂了  第1张

这也就是为何武松哪怕是报仇,也要讲证据,并且制造互斗场面的原因,这是人家的职业专长。武松正是因为熟悉了《宋律》,才会合理的运用。

包括后来他杀西门庆,二人都属于互斗的情节。这件事本来武松就占着理,再加上一旁百姓的求情,以及西门庆已死,所以武松最终也仅仅被判个刺配。

要知道刺配已经算是很轻的惩罚了,因为就算刺配了还是有机会的,就比如杨志当初杀了牛二,不就被判了刺配吗?人家杨志后来被梁中书看重。

还做了军中提辖官呢,若不是他又丢了生辰纲,本来有着大好前途。包括朱仝,由于私放犯人雷横,也被判了个刺配沧州,朱仝由于相貌一表人才。

难怪武松没有杀王婆,你看他为何要撕扯潘金莲衣服,就懂了  第2张

被沧州知府所看重,让朱仝照顾自己的儿子,也算混得也算是不错。后来宋江为了逼他上山,让李逵杀了沧州知府的儿子,这才使得朱仝无路可去。

所以说刺配,对有本事的人来说,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机缘。那么回归主题,武松为何唯独不杀王婆呢?前面说了,武松一直想的是减轻罪责。

杀潘金莲、西门庆,还可以勉强说是互斗,但是若杀了王婆就说不过去了。因为王婆已经一把年纪了,你武松一个年轻小伙,二人年纪相差那么大。

所以武松就没杀王婆,不过武松虽然没亲手解决她,但是武松却收集了她作恶的证据。最终王婆的下场,比潘金莲和西门庆还惨,他是被凌迟了。

难怪武松没有杀王婆,你看他为何要撕扯潘金莲衣服,就懂了  第3张

因为武松不但收集了她的口供,四周的百姓也纷纷为武松当证人。这些人之所以帮武松也有几个原因,首先王婆确实坏事做尽,招许多人记恨。

其次就是,武松变卖了武大郎的家产,一大部分都送给了四周百姓,还有一些用在了自己流放路上的花费。武松的行为,也算是收揽了一波人心。

纵观武松的整个报仇过程就是,一百个心眼子,尽量做到了合理合法,最终的结果也算是比较理想了,不过唯一可惜的就是,没把郓哥解决了。

在武大郎死的这件事上,最可恨的是王婆,其次就是郓哥,然后才是潘金莲、最后则是西门庆。原著中郓哥就是为了利益之争,故意撺掇武大郎送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