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加多人视频会议,结果只有自己是真人……这事听上去似乎匪夷所思,却真实地发生了。近期,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多人 “AI换脸”诈骗案,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1张

在这起案件中,一家跨国公司香港分部的职员受邀参加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的“多人视频会议”,并按照要求先后转账多次,将2亿港元分别转账15次,转到5个本地银行账户内。

其后,向总部查询才知道受骗。警方调查得知,这起案件中所谓的视频会议中只有受害人一个人是“真人”,其他“参会人员”都是经过“AI换脸”后的诈骗人员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2张

近期,在陕西西安也发生了一起“AI换脸”诈骗案例。

陕西西安财务人员张女士与老板视频通话,老板要求她转账186万元到一个指定账号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3张

被害人 张女士:

老板让把这个款赶紧转过去,这笔款要得非常着急,因为他声音还有视频图像都跟他人是一样的,所以就更确信这笔款是他说要的了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4张

转账之后,张女士按照规定将电子凭证发到了公司财务内部群里,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群里的老板看到信息后,向她询问这笔资金的来由?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5张

被害人 张女士:

然后我们就打电话再跟老板去核实,老板说他没有给我发过视频,然后也没有说过这笔“转账”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6张

意识到被骗的张女士连忙报警求助,警方立刻对接反诈中心、联系相关银行进行紧急止付,最终保住了大部分被骗资金——156万元。

据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专委会专家薛智慧介绍,“AI换脸”过程主要包括人脸识别追踪、面部特征提取、人脸变换融合、背景环境渲染、图像与音频合成等几个关键步骤。其背后,最核心的包括为三个部分:

首先,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精准地识别视频中的人脸图像,并提取出如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等关键面部特征。

其次,将这些特征与目标人脸图像进行匹配、替换、融合。

最后,通过背景环境渲染并添加合成后的声音,生成逼真度较高的虚假换脸视频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7张

学会几招,轻易识别AI“换脸换声”

AI换脸这一技术的出现,导致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了,那我们该如何防范呢?

专家表示,其实AI人工换脸无论做得多逼真,想要识别真假还是有一些方法的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8张

中国计算机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数字经济与安全工作组成员 方宇: 我们可以要求对方在视频对话的时候,在脸部的前面通过挥手的方式,去进行识别, 实时伪造的视频,因为它要对这个视频进行实时的生成和处理和AI的换脸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9张

在挥手的过程中,会造成面部的数据的干扰。挥手过程中,他所伪造的这个人脸,会产生一定的抖动或者是一些闪现,或者是一些异常的情况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10张

第二个就是,在点对点的沟通中可以问一些只有对方知道的问题,验证对方的真实性。

中国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俞能海提醒, 可以让对方摁鼻子、摁脸观察其面部变化。

他在一个采访中表示,如果是真人的鼻子,按下去是会变形的,但AI生成的鼻子并不会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11张

同样脸部也一样,真人脸部按下去是会变形的。

“当心!视频会议诈骗新手法:AI换脸让人防不胜防”  第12张

提高防范意识

避免个人生物信息泄露

专家表示,除了知晓一些辨别AI换脸诈骗的小诀窍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防范意识,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相关防范,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。

首先,应该是做好日常信息安全保护,加强对人脸、声纹、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防护。另外做好个人的手机、电脑等终端设备的软硬件的安全管理。第二,不要登录来路不明的网站,以免被病毒侵入。第三,对可能进行声音、图像甚至视频和定位等信息采集的应用,做好授权管理。不给他人收集自己信息的机会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AI换脸诈骗远离自己。

AI技术“换脸换声”

可能存在法律风险

法律专家表示,用AI技术为他人“换脸换声”甚至翻译成其他语言并发布视频,可能涉嫌侵权,主要有三个方面:

一是涉嫌侵犯著作权,例如相声、小品等都属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保护的“作品”。例如网友用AI软件将相声、小品等“翻译”成其他语言,需经过著作权人授权,否则就存在侵权问题。

二是涉嫌侵犯肖像权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,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、污损,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。未经肖像权人同意,不得制作、使用、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,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。

三是涉嫌侵犯声音权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,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。也就是说,需要取得声音权人的同意,才能够使用他人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