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9年,这位外国人因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而声名鹊起,被官方媒体誉为“
“虽然是陌生人,但他并不陌生。”
他就是加拿大人大山,当时在中国最受欢迎的“洋相声演员”。
但事业初有成就的他却因为冯巩的话而决定离开中国回国。
出走后,大山被质疑在中国赚钱回家花,还被斥责“假爱中国”。
但多年后,大山再度出现,意外揭开了当年的真相。
原来他不是“欺人立人”,而是在做大事。
那么冯巩究竟说了什么?这些年大山去哪儿了?你现在怎么样
出国留学突然流行起来
那一年,大山还只是普通的留学生。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,他申请参加央视春晚表演。
这个机会意外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在聚会上,大山主演了一部名为“《夜归》”的短剧。
他扮演的人名叫“休·大山”,只有一个词
“木兰,请开门,我是大山。”
然而,他夸张、冒犯的语气却引来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笑声。
正是因为这段经历,让更多人记住了“徐大山”这个角色,并亲切地称他为“大山”。
节目组还建议他正式将自己的中文名字改为“大山”。
本来大山只是想安静地完成学业,但这次机会让他在中国出名,也让他看到了中国的各种发展机会。
平凡的留学生踏上了光明的成名之路,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精彩人生。
但大山与中国的命运却并非如此简单。
跟老师学,搞相声
1987年,他看到姜昆的表演,深受感动,于是萌生了跟随老师学习的想法。
不过,姜昆并没有立即接受大山,因为他是外国人。他只是要求他思考。
大山虽然遇到了挫折,但他并没有气馁,反而更加坚定了学习相声的决心。见姜昆不同意,他又另谋高手,找到了相声大师丁广泉师从他。
在丁先生的悉心指导下,大山第一次了解并体会到了相声的艺术。
经过勤奋的学习和练习,他很快就掌握了相声的基本功,后来也赢得了观众对他的作品的喜爱《数来宝》。
虽然在丁光全手下取得了一些进步,但大山仍然怀揣着成为姜昆弟子的梦想。1987年,他再次请求姜昆收他为徒,但姜昆仍以大山已是丁的弟子为由拒绝。
大山热情难抵,1989年姜昆终于同意破例收大山为徒。拜师仪式隆重,多名大师观礼,二人师徒缘分圆满。
大山得以跟随姜昆周游演出,近距离学习大师的表演技巧和舞台魅力。
在姜昆悉心指导下,大山的相声造诣日益精进,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。
1991年,大山与姜昆、唐杰忠合作演出节目,完美演绎“中国通”形象。随后又在电视剧中出演配角,开拓影视双丰收。
在拜师丁广泉期间,大山曾被安排到一家相声剧院进行表演实习。起初他并不习惯频繁的舞台演出,常因紧张而忘词。
但在丁广泉的鼓励下,大山逐渐适应了舞台环境,表演技巧也得到锻炼。
有一次,大山临时顶替突发急病的演员成功完成了演出,受到剧院领导的表扬。
在拜姜昆为师后,大山更是遍访名山大川,跟随姜昆到各地巡演。
原本他并不适应频繁的旅行生活,但看到姜昆的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,大山也变得更加努力。
有时甚至主动放弃休息时间,观摩其他前辈演员的表演。这段艰苦的巡演经历,让他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。但大山与中国的情缘,并非只有相声。
大山的中国情缘
大山是加拿大人,最先他是在爷爷奶奶那里听到中国的,在20年代,两位老人来到了中国,在河南商丘行医。
爷爷奶奶给年幼的大山,讲了许多在中国的故事,可爱的中国孩子,热情的本地病人,还有医院里发生的趣事。这些故事深深影响了大山,让他从小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上大学后,大山毫不犹豫在大一时,选修了现代汉语课程。汉语对大山来说既陌生又有吸引力,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最专注的那个。
在同学们还在努力识别汉字时,大山已经能流利朗读课文,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称赞。大二时,他把中国研究作为了主修专业。
大山潜心研读中国历史文化,用中文写作业越来越顺手。他的中文学习成绩优异。
1988年大学毕业时,他成功获得了全额奖学金,还成为了交换生,来到了北京读书。
到了北大后,大山发现自己所学到的只是肤浅的。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,他放弃了留学生的特殊待遇,经常去中国学生食堂吃饭,听他们聊天。
当地学生的俚语和言辞对大山来说是陌生的。他模仿他们的语气,重复着练习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大山一直梦想着找到祖父母在河南商丘行医时的故居。当他在中国走红时,一位记者帮他找到了教会医院的位置。
大山立即赶赴商丘。当他到达熟悉的医院地点时,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热情地拥抱了这位外国“同事”。
站在医院里,大山的脑海里充满了对祖父母的回忆。当他发现祖母的病房里挂满了老照片时,大山不禁泪流满面。
此外,大山的妻子甘琳也是中国人。
《沃伦·大山》《爱的方式》
1990年,大山结识了当地学生甘霖,对他帮助很大。甘霖给大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。演出结束后,他们开始在北京约会。
大山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,总能让甘霖开怀大笑。甘霖也喜欢大山的幽默。
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快升温,并于1993年在加拿大登记结婚。婚后,他们生下一儿一女,组成了幸福的四口之家。
与幸福的婚姻生活相反,大山在事业上却面临着问题。
20世纪90年代,中国的文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。窃听这一传统艺术门类逐渐衰落,影响了相声演员许多人的生计。
但大山并没有被困难击倒。 1991年,客串著名喜剧《编辑部的故事》,与喜剧大师侯耀华展开精彩对手戏,赢得了观众的喜爱。
《新周刊》也将他评为近20年来对文艺界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之一。
虽然收到了在加拿大顶级公司工作的高薪offer,但大山坚决拒绝了回国发展的可能,因为中国不仅有他事业的起点,也有他深爱的家人。
多年来,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和怀念。正是这种感觉,使他能够在文艺领域不断开拓创新。
不同的选择
当他走红时,他的朋友冯巩提醒大山,如果他想达到新的高度,他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区,去做重要的事情。
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大山。他决心不将自己局限于舞台表演。他还决定离开中国,将妻子和孩子送回加拿大。
后来,当我遇到大山时,他作为主持人出现在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一个聚会上。大山毕业于北京大学,曾在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工作。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,他担任加拿大奥委会特使。
2015年,大山还推出了文化交流计划《大山侃大山》。这一切都体现了他对促进中加友好交往的热忱。
时至今日,大山依然活跃在舞台上。他不仅在脱口秀节目中展现才华,还经常到孔子学院讲学,从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。
近年来,大山也积极拥抱短视频,与粉丝分享有趣的人生故事,传播正能量。她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数百万粉丝。
他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欢乐和正能量,也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向年轻一代传播中华文化。
结论
无论过去多少年,大山的初心从未改变。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为两国友谊做出贡献,始终热爱中国。
正如网上评论所说:
“大山是外国人,不是外国人”
发表评论